年轻人,请务必拒绝“躺平” (转载)

  • 2021-06-08 11:37
  • by 刘管家
  • 5674
  • 0
  • 0
  • 躺平

  

最近,“躺平”一词火了。该词源于一则网文,作者在文中自述如何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打零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以“躺平”逃避工作带来的压力。“躺平”,是指年轻人面对激烈竞争,放弃努力奋斗、降低物质欲望的现象。这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网络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支持者与反对者兼而有之。

其实,“躺平”并非新鲜事物。这种现象与近几年来先后进入公众视线的懒、丧、废宅、佛系等相似,是一种不太走心、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它也并非中国所独有、特有,而更像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比如,欧美当年有“垮掉的一代”,日韩则有不就业、不晋升、不出社会的“尼特族”“食草族”“蛰居族”等。

之所以“躺平”饱受诟病,是因为我们奉行拼搏造就成功、奋斗改变命运的价值准则,尤其倡导“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年轻人面对困难挑战一旦选择“躺平”,就会被定义为逃避、缺乏担当。这种消极态度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难免还会引起对其个人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前景的忧虑。就像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所说的,现在年轻人“躺平”的话,国家的未来该依靠谁?

笔者以为,无需对“躺平”现象太过焦虑。作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对购车置业、职场升迁兴趣不大,不再执着于“有房有车”“升职加薪”,本就不该被苛责。毕竟,个人选择过低物欲的生活,践行不消费主义,相应后果自行承担,对他人乃至社会都没有危害。更何况,很多人只是口头赞同“躺平”,借此发泄压力和情绪,并不会真正付诸行动。本质上说,这是由青年群体创造的亚文化现象,难以成为社会的主流。

当然,“躺平”虽然不会成为主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被忽视。相反,这种现象应该重视,背后成因值得分析。

事实上,许多“躺平”的人并非真的无欲无求,并且也不排斥奋斗,只是面对的环境复杂、竞争激烈,往往工作生活陷入窘境,目标实现难度很大。心理学上认为,如果持续努力得不到期望结果,长此以往就会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儿”,变得不论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多此一举,从而放弃努力,也就是“习得性无助”。显然,“躺平”实质上是一种丧失了前进动力的“习得性无助”。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要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就业的公正平等性,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年轻人付出的努力有所回报。同时,通过制度设计打通上升渠道,特别是为年轻人创造广阔空间,避免因利益、阶层固化破坏社会活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充分认识到“躺平”或许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缓解压力,但逃避现实终究不明智,最终得到的只有无尽的失落和空虚感,从而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年轻人,请务必拒绝“躺平”。如果一遇压力就要“躺平”,那么,改变命运也就无从谈起了。

注:本文来源: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