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要多少人才能延续文明?孤岛效应或正在扼杀人类文明 (转载)

  • 2021-07-10 18:00
  • by 刘管家
  • 2312
  • 0
  • 0

  

许多科幻灾难电影,都会有一个灾后重建的设定。

全球人类的命运,最后总会落到一小撮人的身上。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重建整个人类文明的使命。

那么问题来了,劫后余生最少需要多人才能维持现有文明?


即便是带着整个地球流浪,也需抽签才能移居暂时避难所

在圣经中,只需亚当夏娃两人,就足够孕育后代了。

但这在理论上,当然是不可行的。只需要一代人,他们就得面临近亲繁殖的难题。


一级亲属间(父女、母子、同胞兄妹)的近婚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为1/4。

也就是说,他们孕育的个体,其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概率为25%。

这种程度的近亲婚配,后代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风险激增,迟早陷入崩溃。

过去为了保持血统纯正而近亲婚配的皇室贵族,就是前车之鉴。


查尔斯二世(Charles Ⅱ)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子嗣,两百年的近亲婚配已经让这个王朝绝了后

不过,想要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并不算难。

纯生物学上的答案,是很明确的——大概只需要几百人,就基本能保证人类基因的延续了。

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FrédéricMarin,就提出98的最低下限人数。

只需98人的健康群体,他们就可以携带足够的遗传多样性来繁殖物种并重建人口。

但问题是,重建人类文明的事,可不是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一架普通飞机起码就有500万个零件

现代人类文明的基础是错综复杂的。

维持医疗、电力、教育、交通、矿业等各个系统正常运转,就需要无数“螺丝钉”。

只剩三位数甚至两位数的人类,自然远远不够。

大家勉强生存下去尚属不易,谈延续人类灿烂的文明实属奢侈。

即便是将数量单位提到以亿计算,都没人能打包票能重建目前的文明水平。


事实上,别说重建人类文明了,光是维持现有水平都可能陷入困局。

文明并非只会逐渐进步,还有退化这一下场。

在人类学研究中,就有了这么一个细思恐极的名词——塔斯马尼亚岛效应(tasmanian effect)

在没有外部技术输入,且人口过低的情况下,某些地区的技术水平不但会被永远锁死在某一水平,甚至还会发生倒退。


红色部分为塔斯马尼亚岛

塔斯马尼亚,是南半球的一个小岛。

它与澳洲隔着两百公里宽的巴斯海峡,其面积是台湾省的1.87倍。

而塔斯马尼亚人,则是地球近代史上最孤独的族群之一。

但最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封闭让他们陷入了文明的退化。

而塔斯马尼亚效应还有个别称,叫作塔斯马尼亚岛逆向演化(tasmanian devolution,其中devolution是evolution反义词)。


塔斯马尼亚岛

发生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几万年文明“逆演化”历史,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警示。

考古证据显示,人类至少是在6.5万年前第一次踏上澳洲。

尽管在今日看来澳洲是遥不可及的,但在冰期的时候海平面有所下降,两地距离并不远。

虽然不能徒步走到澳洲,但靠着中间大量可作中继站的岛屿,人类只须简单的浮伐就可以渡过。


图中浅色部分为冰期裸露的海底

而到达澳洲后,澳洲土著的祖先就穿过巴斯平原的陆桥到达塔斯马尼亚。

至少在4.2万年前,塔斯马尼亚上就已经有人类的足迹了。

那时候,塔斯马尼亚还与澳洲大陆相连,两地人类还有联系。

但大约在一万年前,海平面的快速升起就使巴斯平原变成了巴斯海峡

当时,这两个大陆的族群都还没有造出能横渡巴斯海峡的水运工具。

茫茫海水,将塔斯马尼亚与澳洲大陆的日常联系彻底切断。


在塔斯马尼亚海岸线和维多利亚海岸线显示出的一些人类考古学遗迹

于是,塔斯马尼亚岛的几千人至上万人就像完全被隔绝,孤独地活在世界上。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塔斯马尼亚岛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没什么不好的。

岛上丰富的物资,保证所有人丰衣足食是绰绰有余的。

但当欧洲白人第一次登上塔斯马尼亚岛时,他们都被当地土著落后的生活惊呆了。

塔斯马尼亚人,过着的竟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生活。


1802年绘制的塔斯马尼亚妇女

我们会根据一些特征来评估一个族群的文明水平的程度,例如服装、工具和武器的复杂性等。

当时的塔斯马尼亚人,已经了失去制作最基础的工具的技能。

就是最简单的,将坚硬的石头或兽骨绑在木质把手上制成矛、箭、或斧头等工具,他们都不会。

要知道,这些基础工具,其他早在地球上消失的人属都已经玩得很溜了。

不说尼安德特人了,就是脑袋比咱们小一倍的佛洛里斯人(也叫小矮人)都早在9万年前就学会这些技能了。


佛洛里斯人与智人头骨大小对比

而塔斯马尼亚人,是堂堂智人。

要知道,智人作为地球霸主现已登上月球,我们打造的探索装置更是飞出了太阳系。

但被孤立的塔斯马尼亚人仿佛活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就连最基础的工具都不会用。

如果硬是评估的话,塔斯马尼亚人的技术比旧石器时代还要落后。

最先进的武器和工具,只有木制的长矛、石头和投掷棒罢了。


塔斯马尼亚石器

当时,已经拥有丰富殖民经验的欧洲人,都为塔斯马尼亚人的落后而惊讶。

后来欧洲人一度认为,这是一种极其原始的族群,或处于猿类到人类之间的过渡阶段。

但是他们在外貌上,和我们又是如此的相似。

在后续一百多年考古发掘中,人类也揭露出了一个更惊人的事实。


塔斯马尼亚人

在过去,塔斯马尼亚人的技术水平,其实与澳大利亚土著是一致的。

他们的科技树一开始不但没有点歪,而且还处于较高的起点了,拥有先进的狩猎与捕鱼技术

但在隔绝的一万年里,塔斯马尼亚人就已忘记了他们祖先们都会的大部分技术和知识。

而考古线索的也显示,这些工具和技术是一步步被丢弃的。

每隔一段时间,在塔斯马尼亚人这个小群体中就会有一些技能消失。


塔斯马尼亚男人

欧洲殖民首次见到这个族群时,他们基本上已经不会穿衣服了。

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塔斯马尼亚人在过去是穿得很暖和的。

因为在一万多年前,这里的气候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岛上较湿润的部分都是常年冰封的。

本来,塔斯马尼亚人也会使用骨制工具的,如骨钩、缝纫用的骨针等。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但很可惜,这些技术到后来统统都失传了,没人再去缝制衣服。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塔斯马尼亚人夏天选择赤裸。

到了冬天,他们也只是披着简单的沙袋鼠皮,再用碎的兽皮绑紧。

就算是特别严寒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在暴露的皮肤处涂点动物油脂就了事。


塔斯马尼亚岛四面环海,海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但在考古证据却显示,大约在5000年前塔斯马尼亚人捕鱼的频率就开始降低了。

到了3800年前,他们就彻底停止了捕鱼这项活动。

而与捕鱼相关的工具,如渔网、鱼叉、鱼钩等工具也随之消失。

在众多的海洋生物中,塔斯马尼亚人只会拾点沿海的甲壳类动物为食。


1859年的塔斯马尼亚群体

从此,他们过上了更加原始的采集狩猎生活,四五个家庭为单位地相依为命。

到西方人登上岛屿时,大约有4000塔斯马尼亚人生活在岛上。

很难想象,他们居然能放弃营养如此丰富的鱼类。

有许多记录都显示,当塔斯马尼亚人第一次看到欧洲人捕鱼时,他们就显露出了异常惊奇的神情。


而以上所有的技术与工具,在离塔斯马尼亚岛不远处的澳洲大陆上依然都在沿用。

此外,澳洲土著还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幸好,塔斯马尼亚人还未丢失生火这一最重要的技能。

不然,他们连挤进旧石器时代的资格都彻底丧失。


19世纪60年年代,最后四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

但回过头来看,塔斯马尼亚人的外貌和心智与现代人都是相差无几的。

当欧洲人到来时,他们很热切地进入了快速学习的模式,并接受了许多先进的技术。

只是很可惜,他们最终还是不敌欧洲殖民的屠杀和带来的病菌。

现在,已经不存在纯种的塔斯马尼亚人了。

当时的塔斯马尼亚人落后得太多了。

在欧洲白人看来,这甚至都算不上战争,完全是一个高级文明对另一个低级文明的碾压。


最后一位塔斯马尼亚土著


从塔斯马尼亚岛的案例看来,世外可能并不存在桃源,反而是一场文明退化的灾难。

没有人知道在塔斯马尼亚到上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文明就是这样一点点丢失的。

考古学家里斯·琼斯便形容道,这是一个“对思维进行慢性扼杀”的案例。

而在人类学研究中,这种因环境封闭、人口规模太小而无法传承现有技术与文明的现象,则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效应”。


不过,塔斯马尼亚岛上的文明退化绝非孤例。

在20世纪以来,科学家就发现在许多独立的岛屿上,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技术失传。

而从化石记录看来,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失败率是惊人的。

“失落的文明”是个经久不衰的迷人概念。

理论上看来,几百人足够延续人类香火。但遗失而孤立的文明,几乎注定只有日渐退化到衰亡的结果。


我们知道,人类的认知能力表现在社会学习上,每一个人都是模仿高手。

新技术是不可预测的,就集体而言,更庞大的群体产生新技术的次数会更多。

这些新的技术和知识,又可以通过模仿这一行为模式散布到整个族群。

所以在有限规模的社会中,就很可能存在着一个文明发展的上限。


这不禁让人有一个更细思恐极的脑洞——地球何尝不是一座宇宙中的塔斯马尼亚岛

生活在地球孤岛上,人类文明或许也有一天会达到极限。


*参考资料

Corey S. Powell.How many humans would it take to keep our species alive? One scientist's surprising answer.nbcnews.2018.8.14

Joseph Henrich.Demography and cultural evolution: how adaptive cultural processes can produce maladaptive losses: the Tasmanian case.American Antiquity .2004

注:本文来源: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