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教育模式,是在浪费生命”,日本诺贝尔奖得主这话有理吗 (转载)

  • 2021-08-18 21:26
  • by 刘管家
  • 1818
  • 0
  • 0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同时教育也是国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目的就是为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欧美国家比较注重素质教育,成绩并非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而东亚很多国家都是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反正学习的很多知识都是为应付考试,只要考试能够考出好成绩,那就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

现在的小朋友课余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占满,很难花时间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内卷”,家长也经历过职场中的勾心斗角。

这就导致他们觉得孩子不多学些东西,步入社会后就会被别人各种“打压”,这样的教育理念自然存在很大的弊端。

日本有位诺贝尔奖得主就曾说过:东亚很多国家的教育模式,无疑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他说出这样的话,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他觉得,自己并非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因此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这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名为中村修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日本普通的小县城,虽然长大后的中村修二获得过诺贝尔奖,但小时候的他并非是“别人家的孩子”,反倒是很多人眼中的“问题少年”。

他出生在农村家庭,别的孩子都在疯狂学习想要融入城市生活的时候,他对于学习丝毫不在意,反倒是沉浸在大自然当中无法自拔。

别的学生想的都是如何写完家庭作业,而他却在想放学后要去那里捉鱼,甚至是捉到的鱼要怎样做才好吃。

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在意,中村修二几乎是在“放养”的状态下成长。

虽说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保留了最珍贵的好奇心,这也是后来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村修二高考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只考上了日本境内很普通的大学—德岛大学,也就类似于国内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

历史上的诺贝尔奖得主的履历,随便拿出一位都能够吊打中村修二。并且他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直接从事和科研相关的工作,而是去到当地的小厂子做工人。

他毕业后工作的地方并非是大工厂,而是当地规模很小的“日亚工业”。中村修二上大学的时候,对物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抽空学习了很多和物理有关的基础知识。

到工厂上班以后,他只是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周围的人并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当时市面上的二极管只有红色和绿色两种,而只有发明出蓝色二极管,才能够得到用来照明的白色光源。有关方面的科学家早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是一直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中村修二便觉得自己可以在这里找到突破口,说不定还能够成为发明蓝色二极管的人。

头脑灵光的中村修二选择氮化镓作为研究材料,当时工厂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谁也想不到中村修二几年后真的“捣鼓”出了蓝色二极管,并且还于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普普通通的学历,普普通通的工人,就是因为童年保留的好奇心以及对物理的热爱,解决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不能攻破的难题。由此可见他有资格评判东亚国家当前的教育模式。

中村修二对于东亚国家的教育制度没有任何好感,他甚至觉得这些国家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浪费生命。

他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将学生最珍贵的好奇心磨灭得干干净净,并且孩子的天性就爱玩儿,玩耍的过程中也能够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应该只有满满当当的家庭作业,以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应该让孩子有时间去做他们真心感兴趣的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真理,家长和学生不应该剥夺孩子这样的权利。

他的说法其实很有道理,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也并非没有任何长处,无论哪个国家,想必都是在不断探索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教育制度也是如此。

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真正找到适合大多数孩子发展的教育方式。

注:本文来源: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