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人深省的“鸟笼效应”:你什么都舍不得扔,还谈什么生活质量 (转载)

  • 2022-01-30 17:09
  • by 刘管家
  • 2111
  • 0
  • 0

  

作者 | 洞见·安娜贝苏

从复杂回归简单,让内心重回纯粹。

1907年,詹姆斯教授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一天,两人打了个赌,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一定会让你养上一只鸟的。”

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后来,在卡尔森生日的时候,詹姆斯送给他一个精致的鸟笼。

每当有客人到卡尔森家,看到空荡荡的鸟笼时,几乎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一开始还耐心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问的人多了,卡尔森不胜其烦,于是干脆买了一只鸟。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

假如一个人拥有一只笼子,他大概率会再买回来一只鸟,而不会把笼子丢掉。

到了最后,人反而成为笼子的俘虏。

生活当中,“鸟笼效应”屡见不鲜。

我们总在不停地追逐,最终被物质俘获,活得不堪重负。

01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

网友的母亲是个囤积狂,抽奖赠送的劣质耳机、装喜糖的蕾丝抽拉袋子、过季的毛衣,十几年都没有翻过的旧杂志,她一样都不舍得丢。

她曾多次想清理掉一些没用的东西,却总是被母亲阻止。

她很无奈,只想赶快逃离,可不曾想,她上大学后,自己的卧室竟然也被占用了。

原本属于她安静温馨的卧室,后来堆满发黄的白色T恤、廉价的丝巾,俨然变成了一个杂货铺。

家中囤积的东西太多,不仅让环境变得凌乱,也给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有一次,她在外地办事需要护照编号,她让妈妈帮忙找下,母亲翻箱倒柜找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很烦躁地说“没找到”。

她因为着急办事,就说了母亲两句,两人最后不欢而散。

她说,每次回家,都像是进了一个垃圾场,一说让母亲清理物品,两人又要吵架。

可能有很多人,都像这位母亲一样,总认为什么都不扔是一种节俭,于是,东西越堆越多,空间越来越小。

当生活空间被挤压到无从喘息之时,烦恼和焦虑自然扑面而来。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科蒂塔曾说过:

“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于外来事物的依赖。”

我们在占有物品的同时,其实也在被它占有。

如果总被无用的东西牵绊,那么幸福永远遥不可及。

02

很喜欢一句话,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

学生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

苏格拉底回来后,学生们迫不及待等苏格拉底分享收获,苏格拉底却摊开空空的手说:

“我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活得不快乐,并非得到太少,而是欲望太多。

生活的丰盈,需要不断做减法,在留白中寻找到真正的心之所向。

作家宽宽在35岁那年,和丈夫一起从北京搬到大理定居。

两人准备将多余的物品送人,筛选打包之时,她不由得感慨:

“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钱,买来许多不需要的东西。”

到了大理之后,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店,物质需求被降到最低。

面包、果酱、酸奶都由邻居们的作坊定时送来,于是逐渐没有了购物的欲望。

宽宽说,我想起曾在城市最繁华街区的街灯下,看着橱窗里昂贵美好的商品,心里升起的是占有的欲念,是得不到的沮丧,是要拼搏为了终有一天得到它的豪情壮志。

但当你真的凝视过一轮清澈的明月,会觉得拥有的一切都是束缚啊。

人这一生,需求有度,过则成灾。

物质的丰盛,并不等同于生活的富足,学会节制欲望,才能在纷繁世界守住清欢。

懂得知足常乐,保持澄明之心,才能体验生活最纯粹朴质的美。

03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话题:有哪些人生道理是你过了很久才明白的?

有人回答说:

“曾经迷失在肤浅的物欲中,沉溺于攀比和炫耀。

直到走过更多的路,读过很多的书,才真正读懂那句,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毫无关系。”

如今这个时代,人人都被欲望裹挟着往前走,但真正智慧的人,却能摆脱物质的束缚,寻到心灵的自由。

钱钟书在清华教书的时候,家里除了一张桌子和白布垫的沙发,几乎没什么家具。被下放改造时,除了几张破棉被,就是满袋子的书。

晚年时钱钟书还曾嘱咐杨绛,自己去世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一切从简。

对他来说,人活于世,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唯有内在的学识,精神的富足,才是立世的根本。

很喜欢的一句话:“只有当一切事物回归简单,人才有机会思考自己的生命。”

宋代诗人林和靖,常年隐居孤山脚下,靠卖梅子维持简单的生活。平时或驾一叶扁舟来去自如,或倚在老梅树旁,看白鹤起舞,活得洒脱且满足。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家里没有电视机,地板光可鉴人,常穿的衣服就那几件,吃简单的餐食,却建造了自己的小说帝国。

其实,一个人对物质的要求程度,恰恰反映他灵魂的丰盈程度。

真正通透的人,不为外物所累。

人生不是一场肤浅的狂欢,而是一种精神的修炼。

人生下半场最好的活法,是以清净心活在当下,以自在心过生活。

从复杂回归简单,让内心重回纯粹,我们才能从更高的层面赋予生活意义。

泰戈尔有一首经典小诗: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记忆,

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

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一个人放下越多,越容易获得快乐,负累越少,就越接近幸福的本源。

极简并不是做苦行僧,而是让我们拒绝成为欲望的奴隶。

有节制,懂取舍,于喧嚣的世间,体会自己的风清月明。


注:本文来源: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