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人的努力,凭啥不如你的十年寒窗?话不好听,但我劝你“拼一次爹” (转载)

  • 2021-04-26 11:21
  • by 刘管家
  • 2244
  • 0
  • 0

  

文|诚言呈语

最近这阵子,我又双叒叕被集中“网暴”了。

自从写了一篇劝人努力读书,别信“学历无用”的文章后,不到一天的时间,从评论到私信等各个渠道,被人给我这顿骂啊。

我都庆幸这是在网上用文字交流。

因为他们要是在我耳边说的话,那估计现在刚三十出头的我,已经该开始耳背了。

刚开始我还挺纳闷,怎么现在“劝学”成了另类,“投胎”成了主流。

后来一琢磨我才反应过来,他们的矛头其实也不是对着我,而是当人和人的差距拉开到足够大时,那种羡人有恨己无,而且追逐无望的愤怒。

讲具体点,就是这几天我受到“教育”最多的那句话:出身比学历更重要。

“出身论”的无限循环

我承认,出身重要的说法,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因为我们穷尽了一生也未必到得了罗马,但有些同龄人,确实是刚一出生就有罗马的户口本。

但为了这个去纠结,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你的比较对象错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比较对象都是同龄人。

但对自己更有价值的比较对象,其实是这些同龄人的父辈去比较。

因为他们,也曾是面朝罗马的赶路人。

即便是退一万步说,那些生在了罗马的人,不也是人家几代人的奋斗才得到的结果吗,凭什么就非得不如你这一代人的寒窗苦读呢。

说到这,可能有人又要转头回去怨爹妈,怪出身。

但是如果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富二代的话,你也该赶紧回家去“鞭策”自己的父母多赚点钱啊,“喷”我能有什么用。

学历VS出身

当然了,大多数人应该是都做不到心安理得地躺在家里,“望父成龙”的。

所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仔细琢磨琢磨学历到底能不能让人逆天改命的事。

先从收入说起吧。

“月入过万”,可能是很多人的目标。而且以此为目标的人,年龄段横跨了18岁到60岁。

这个目标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到底难度有多大?

抛开那些毕业就被大厂签走,动辄百万年薪的“神仙”不谈,2020年毕业生平均年薪过万的院校,有大约24所。

而超过9000月薪的,则有接近50所。

当然了,这里面存在一个客观情况,是头部名校相对于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高薪酬城市。

不过从前100名来看的话,实际上这离月入过万也只是一步之遥而已。

再对应到三四线城市的大学来说,工资在绝对值上虽然低一些,但是在区域内相对都要远高于平均水平。

客观地说,这样的收入,离在“罗马城”里生活还差了不少。

但是结合到大伙最关注的“出身”上来看的话,很多人却是硬生生地把自己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中,拉到了他们的父辈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而这,就是学历的重要性。

而且,当自己在城市里安身立命后,对于后代来说就意味着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上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就好比当年自己只是在追逐一个本科,但是下一代,则可以有底气有条件在这个基础之上,去冲击211、985。

那么这样的人,或许就是富二代们口中那“几代人”里的“第一代”吧。

这些年,最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大厂巨鳄”们。

不过抛开他们耀眼的成就,翻开他们的学历你就会发现,那几乎就是“985开会,211扎堆”。

诚然,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时代的红利,但是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发现了机会,抓住了机会的,正是学历带来的开阔视野。

所以单纯地从获取财富的角度来说,或许读书的风险和成本,也都是最低的了吧。

写在最后

富二代和穷二代的对线,实际上简单来说就是前几年比较火的一个词,叫“拼爹”。

不过对于这个词,我想可能还有别的解读。

因为在我们自己抱怨自己没有个足够好的“爹”时,也应该想想自己的下一代,会不会因为我们的自暴自弃而发出同样的牢骚。

抱怨父母总是解恨的,但被子女抱怨则是痛苦的。

或许拼不了爹的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去罗马查户口本,而是应该“拼了命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爹”吧。

注:本文来源: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评论